盘前重磅,央行又推新工具!提升流动性管理精细化水平,对股市、楼市、债市产生积极影响

中国人民银行10月28日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[2024]第7号: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,进一步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,人民银行决定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。

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,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,期限不超过1年。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、利率招标、多重价位中标,回购标的包括国债、地方政府债券、金融债券、公司信用类债券等。操作结果将通过人民银行官网相关栏目对外披露。

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

据中证报、券商中国等报道,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,买断式逆回购的推出,预计将覆盖3个月、6个月等期限,从而增强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,进一步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。央行现有流动性投放工具主要包括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、1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(MLF)以及投放长期流动性的国债买入和降准等。然而,在1个月到1年的中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方面,央行此前一直存在欠缺。此次买断式逆回购的推出,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。

央行选择此时推出新工具,意在更好对冲年底前MLF的集中到期。数据显示,11月和12月各有1.45万亿元MLF到期量,达到目前MLF余额的40%。再加上政府债券发行、年末现金投放等因素,届时银行体系流动性可能面临较大补缺压力。此前,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上已表示,预计年底前将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降准0.25至0.5个百分点。央行在此节点上推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,无疑将有利于更好对冲四季度MLF集中到期,更有能力维护年末流动性合理充裕,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
从工具定位来看,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利率招标、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,其定位明确为流动性投放工具。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利率投标,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中标,机构的中标利率即为自己的投标利率。这既能减少机构在利率招标时的“搭便车”行为,更真实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;也由于没有增加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标利率,而突显了该工具仅作为流动性投放工具的定位。

此外,央行操作工具的多元化,有望带动全市场买断式回购业务的发展。我国货币市场的主流模式是质押式回购,但交易中债券押品被冻结在资金融入方账户,无法继续在二级市场流通,这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不利于保障资金融出方的权益。随着更多海外投资者进入我国债券市场,他们更习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买断式回购。央行推出买断式逆回购,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操作工具,也对市场发展买断式回购业务形成了示范作用,有助于缓解质押品冻结对金融机构整体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压力,持续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、安全性和国际化水平。

对股市、楼市、债市产生积极影响

业内人士认为,央行的这一新动作将为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,并对股市、楼市、债市产生积极影响。

对股市而言,启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,意味着央行可以更灵活地向市场注入短期流动性,有助于缓解市场资金面紧张的情况,尤其是在面临季节性、节假日等因素导致的短期资金需求上升时。

对于股市而言,这通常被视为一个正面信号,因为它表明了央行愿意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,有助于稳定投资者的情绪,提高市场信心。

在逆回购实施后,市场资金充裕度提升,利率水平下降,这将有助于推动股市的回暖。

另外,逆回购操作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,从而可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,提高盈利能力,对股市构成利好。

从历史经验来看,当市场预期流动性充足时,往往有利于股市的表现,特别是那些对流动性敏感的行业,如金融、地产等。

对债市影响而言,对于债券市场而言,启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同样是一个积极的因素。

它有助于降低短期市场利率,减轻银行间的融资成本,从而可能促使债券收益率下行,利好债券价格。

此外,央行通过灵活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,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市场预期,避免资金面过度紧张或宽松,这对于维持债券市场的稳定运行非常重要。

对楼市而言,对于房地产市场,虽然直接的影响可能不如股市和债市那么立竿见影,但流动性环境的改善同样会对房地产行业产生正面作用。

一方面,流动性充裕有助于降低房贷利率,刺激住房需求;另一方面,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下降,也可能使得它们更愿意向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贷款,帮助缓解房企的资金链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