闫妮新剧《小巷人家》第一波真实口碑出炉!观众的评价一针见血

“炒蛇瓜,蛇瓜汤,蛇瓜包子。”

“马上就要进入80年代了。我有个朴素的愿望,就是少吃蛇瓜,多吃肉。”

蒋欣这句逗趣又辛酸的对白一出,年代剧的味道,就出来了。

每年年末,国剧都要冲一冲KPI。

今年年末的重头戏,除了古偶,就是年代剧。

熟悉国剧的观众都知道,近20年,有一个年代剧生产大户,就是正午阳光。

除了《人世间》《繁花》,其它高口碑的年代剧,比如《父母爱情》《大江大河》《山海情》《乔家的儿女》,都出自正午阳光之手。

所以每年正午阳光的年代剧,都是央视和卫视的重点争夺对象。

这次也不例外,这不,张开宙执导,小说原著作者大米编剧的《小巷人家》,今晚就被湖南卫视端上了桌。

首播三集,就拿下卫视收视第一,不愧是正午阳光。

首轮观众口碑,看来不低 。

演员,闫妮、李光洁、郭晓东、蒋欣,还有范丞丞、关晓彤、王安宇、卢昱晓等年轻演员助阵。

戏骨+流量,实力、质感、话题都有了。

正午擅长的年代+家庭剧类型,狗血、温情、治愈都有。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合家欢味道,生活有苦有甜,笑点泪点齐飞。

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,娓娓道来的岁月故事,最暖人心。

集齐了年代剧爆款元素的《小巷人家》,能不能当得起2024年代剧王者?

正午年代剧+湖南卫视的组合,又能否以高口碑吊打年末国剧,登顶剧王?

01、故事:两户人家,20年小日子,烟火小巷,年代感拉满!

之前的年代剧,大都以家庭为单位,以一家人的分分合合,呈现时代洪流和变迁。

《小巷人家》讲述了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个小巷中,庄、林两家邻居二十年的温暖日常。

比起正午自己的《大江大河》等年代剧,这次的开场来的更猛烈,更有沉浸感。

开场三场大戏,直接令观众入戏。

第一:林家的分房大戏。

20世纪70年代末,有一件牵动老百姓生活的“小事”:单位分房。

包括棉纺厂工程师林武峰(李光洁 饰)和热辣直率的厂花宋莹(蒋欣 饰)一家。

棉纺厂改造了一条小巷里的旧房,准备分给职工做宿舍。

为了确保分到房,性格泼辣的宋莹带着儿子林栋哲干了两件事:

先派儿子半夜到厂书记家哭诉。

宋莹在楼下看着,看着儿子的精彩演出,林栋哲的哭声传遍大院:“就是你,就是你欺负我妈妈。”

没办法,解决吧。

第二步:厂门口堵人。

第二天一大早,宋莹跑厂门口把厂领导堵上了。

厂领导做思想工作,让她多为厂里想一想,宋莹嘴快:那厂里体谅我吗?

一番死缠烂打,虽然宋莹丢掉了年年的先进,但到了分房那天,她的名字还真出现在了分房名单里。

而就在宋莹名字上面,写着她们家邻居的名字:黄玲(闫妮饰)。

两家被分到了同一个小院,公用一个厨房。

搬家那天,黄玲丈夫庄超英被抽去参加高考阅卷,不在家。

她一个人带着儿子庄图南搬家。

走到巷尾最后一家,正赶上宋莹一家也正在搬家。

穿着时髦的宋莹热情给丈夫林武峰介绍新邻居黄玲。

两家人几十年的缘分,这就算开始了。

第二:庄家的“吵架”大戏。

黄玲与教师丈夫庄超英(郭晓东 饰)看似琴瑟和谐,其实日子过得并不好。

主要因为,丈夫愚孝。

身为家中大哥,他甘愿被家里吸血,和黄玲结婚,彩礼是一个脸盘一个热水瓶。

庄超英工作多年,还要把工资给家里,说是还债,其实债早还完了,钱是留给弟弟结婚用的。

庄超英牺牲小家救济自家,吸血鬼公婆还觉得是应该的。

面对这样的婆家,黄玲一直隐忍,哪怕不能上桌吃饭也不计较。

直到公婆提出让小姑家孩子来庄家借住完成学业时,

平日里忍让的黄玲终于发飙了!

因为孩子庄图南正在即将高考的节骨眼上。

这场怒怼丈夫的戏,真的看得人乳腺通畅!

不过被这场吵架大戏波及的,可不止黄玲和丈夫,还有隔壁宋莹一家。

没办法,当年的房子不能说隔音差,简直就是不隔音,想不听的清清楚楚都不行。

吵到最后黄玲带着两个孩子拖着行李走了。

可剩下的烂摊子,却还得她未来一辈子的好闺蜜宋莹帮收拾。

为啥?城门发火,殃及池鱼,宋莹:我是鱼。

第三:两个小巷人家的“种瓜”大戏。

原本一开始,黄玲对宋莹印象并不好。

没想到两家人的缘分,就像小巷里蛇瓜的藤曼一样,相互缠绕,根本分不开。

先是眼看黄玲带孩子回家,老庄一个人不会作饭,

宋莹一家请他来吃饭,

结果醉翁之意不在饭,而是借机点醒加埋汰了庄超英一顿。

一句“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情”怼得他悬崖勒马,好歹逼着他把老婆劝回来了。

接着黄玲琢磨在院子里种蛇瓜,去跟宋莹打商量,“那不院子臭臭的?”“可以省菜钱。”“那还商量啥,种啊。”

结果这蛇瓜一种,一试吃,还真挺好吃。

一来二去,这两家的关系就越走越近了。

与正午阳光自己的《山海情》《大江大河》相比,《小巷人家》没那么多大的戏剧冲突,有的都是一个巷子里两家人结下莫逆之情的小故事。

闫妮蒋欣浑身是戏,三个小演员凑一起喜剧效果拉满,亲情、爱情、邻里情,挨个上演,这正是正午阳光年代剧的味道。

入戏了。

2:观感:这出正午阳光年代大戏,对味

《小巷人家》首播3集,要问我最直接的观感是啥。

两个字,怀旧!

年代剧的魅力,就是让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悠悠岁月。

怀旧的感觉,一是出自年代质感。

很多年代剧,一个镜头观众就出戏了。

正午阳光这服化道,这打光,就是妥妥的复制80年代,全实景拍摄真不是吹的。

一开场的小巷、院子、一屋子人围看一台黑白电视机、买红烧肉的肉票,都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。

很多细节,必须从年代走过来的人才懂。

比如高考阅卷补贴。

8090年代的高考阅卷补贴,一场阅卷下来有近30多元的收入,难怪黄玲会心心念念庄英超的阅卷补贴。

比如蛇瓜。

这是在80年代流行的一种蔬菜,和丝瓜的口感类似,产出量容易养,很多当年的院子里都种这个。

还有双职工等生活细节还原,简直是带7080后观众重温儿时生活的喜怒哀乐,也让人对那个年代的生活片段充满怀念。

二是出自强烈的时代氛围。

剧集是标准的以小人物的烟火生活反映时代变迁。

小巷烟火人家的故事背后,是奔腾向前的大时代。

比如开场的恢复高考,教师庄超英带着儿子庄图南去看大学放榜名单,激动地热血沸腾。

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可能不理解,但对于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来说,就知道高考对于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却不可得的庄超英那代人,意味着什么。

此时的宋运辉,正凭借分数全县第一,在革委会工作的院子里,一遍又一遍背诵《人民日报》的社论,最终鱼跃龙门。

庄超英、黄玲一家望子成龙,把“学好了穿皮鞋,学不好穿草鞋”摆在嘴上,就是最强的时代感。

后面剧情中,80年代改革开放,林武峰和宋莹举家迁往广州找机会,制造了小巷人家的离别时刻。

这背后是停薪留职、国企改革等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大事件。

时代的车轮从不驻足,而小巷静静伫立,小巷人家的袅袅炊烟一晕染开,就是一出时代的大江大河。

年代剧之所以屡受好评,用一句话形容,就是:与时代共振。

三是出自特别的中国式人情。

《小巷人家》后劲大,因为在那么窄窄的小巷中,两家人温情脉脉又充满烟火气的故事,就像一瓶醇厚的老酒。

一口喝下去,就能感受到那种属于中国人独有的邻里关系的人情味。

七八十年代里的小院,两家共用一个厨房,吃饭都在一块儿,不是家人胜似家人。

那种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善意与温暖,这届年轻人已经不再能轻易感受。

年代剧最大的魅力,在于给你一个想象空间,让你在一段独处的空间里,回味旧日的时光。就好像几十年前的一抹暖阳,又重新照在你的身上。

这才是年代剧的本味。

03、演员:闫妮蒋欣演技爆发,5位实力派助阵,小演员让人眼前一亮

在年代剧演技上,正午阳光剧从不让观众失望。

《父母爱情》的梅婷、郭涛,《山海情》的热依扎、黄轩、郭京飞,《大江大河》的王凯,太多了。

这次,又是熟悉的配方,熟悉的味道,演员一水的实力派,当然差不了。

两位女主的表现,就让人惊艳。

闫妮饰演的黄玲是《小巷人家》的魂。

闫妮身上有那个年代普通纺织工的气质,有着南方女子的温柔与隐忍,也有一个母亲的坚韧,女子为母则刚在她饰演的黄玲身上具像化了。

看她做满桌菜却上不了桌的委屈,却被女儿的懂事感动到抬头一笑,你的心也会跟着一沉,又一暖。

可以说,闫妮就是《小巷人家》的底,只要她稳定发挥,这部剧就不会差。

如果说闫妮是定海神针,那蒋欣的表演,则可以用“爆炸”来形容。

蒋欣演的宋莹年轻时是厂里有名的厂花,漂亮时髦,嘴不饶人。

她为人热心快肠,做事说话都直接,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,虽然做的都是正确的事,但容易被误解。

一开始黄玲也不理解她,可处久了却处成了一辈子的朋友。

宋莹热,有激情,有活力,黄玲稳,善说冷话,泼冷水。

两人一来一回,剧的化学反应,尽数显现。

开场另一大表演亮点,是三个小演员。

尤其是少时的林栋哲,皮猴讨喜,古灵精怪,之前母子俩一唱一和,就把单位分房给搞定了,林栋哲功不可没。

可下一秒,他一开口就把老爹“与人斗”的计划全说出来了,一哭哗啦啦眼泪全出来,看得人好气又好笑。

除了这几位,《小巷人家》集齐了不少实力派,个个演技精湛。

第一位,是《风吹半夏》中演技惊艳的李光洁。

这次饰演宋莹丈夫林武峰,劝庄超英时,“有些话可能你不爱听”,一个眼神,那十足的压迫力,没的说。

第二位,郭晓东。

不知何时起,郭晓东就成为国剧愚孝角色的专业户,那气人的劲儿,没谁了。

第三和第四位,是国家一级演员刘伟和迟蓬。

两位老演员,演庄超英那不得理也不让人的父母,直接让我血压飙升。

第五位,刘钧。

又一位正午阳光的老演员,饰演负责分房的厂书记,被宋莹派儿子折腾的够呛,早上出门跟做贼似的。

年代剧的戏味,是靠好演员演出来的,小巷群像有了,这戏就对了。

04、破局:味道纯正,有线索有情感,有故事有情怀,是好剧

这么多年的发展,“年代剧”早已有了自己的程式。

但类似的食材,还得看具体的烹饪技法,才能决定剧集的品相。

看《小巷人家》,最深的感受有三个。

第一,是年代剧的本味

剧集没有将目光放在一家人身上,而是放在了两家人,准确说,是两家人的温暖相伴上。

小院的生活日出有盼,日落有念,剧集以两个家庭两代人为核心,然后顺着两家的生活,去展现那个年代的故事。

而袅袅炊烟,最抚慰人心。

正午阳光出手,不是剑走偏锋,而是回归年代剧的本味,拍出了最温暖的年代剧,这味道就是最对的。

第二,是新颖的女性视角

虽然是经典年代剧的味道,但剧集的视角又是独特的,不同于大多数年代剧以男性为主角,本剧的核心角色,却是闫妮的黄玲和蒋欣的宋莹。

最精彩的是,每个女性都有自己的角色魅力,有的有果断改变现况,有的为保护孩子的权益果断掀桌。

而两位女性的友谊也让人艳羡,无话不谈、互相帮衬,哪怕后来天各一方,依然是一生的挚友。

一般我们很难从年代剧中,看到这样的女性情谊,但在《小巷人家》中,却体会到了不一样的观感。

第三,是埋线和情怀。

《小巷人家》的特点,是聚焦两个家庭的家长里短。

细品之下,会发现它有很多埋线,不断吸引着观众,想发掘它的全貌。

比如一开始两家三个孩子组成的小团体,后来的关系发展,绝对出人意料。

再比如,两家人日后的事业发展,和命运变迁,同样超出观众 想象。

诸多线索缠绕在一起,在细水长流的故事下,总会有个答案。

过去年代剧有个通病,喜欢把“人”变成“精神”,把个体概念化、理想化、符号化。

但《小巷人家》呢?

我们能看到这几位主角缺点不少,还能看到他们的迷茫,和变化。

我喜欢这部剧的原因,也在于它告诉我们的是,没有人是真正的英雄,每个人都曾辛苦地活着。

生活就是一直给咱们出难题,这个从来没有变过。

《大江大河》说的,是人们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里,激流勇进。

而《小巷人家》说的,是两个家庭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,相伴向前。

小巷还是小巷,住客换了一茬又一茬,唯一不变的,是滚滚的时代洪流,一直在路上。

《漫长的季节》说,向前看,别回头。

但人生,时代,本都是旅程,期间的风景,遇到的人和事,才是最重要的东西。

我们匆匆奔赴的,从不是终点。

所以《小巷人家》说的,却是“常回头看看”,

因为漫长岁月中,小巷人家,早变成了一辈子的家人。

那一路的陪伴,才是人生的意义。